五蓋

五蓋
(五蓋, 五盖)
The five covers, i. e. mental and moral hindrances-- desire, anger, drowsiness, excitability, doubt.
* * *
﹝出法界次第﹞ 蓋即蓋覆之義。 謂諸眾生, 由此貪等五惑, 蓋覆心識, 而於正道不能明了, 沉滯三界, 不能出離也。 (三界者, 欲界、 色界、 無色界也。 ) 〔一、 貪欲蓋〕, 貪欲者, 引取無厭曰貪, 希須樂慕為欲。 謂諸眾生貪愛世間男女色聲香味觸法, 及財寶等物, 無有厭足, 以此貪欲蓋覆心識, 禪定、 善法不能發生, 沉滯三界, 不得出離, 故名蓋也。 〔二、 瞋恚蓋〕, 瞋恚者, 即忿怒之心也。 謂諸眾生, 或於違情境上, 或追憶他人惱我, 及惱我親, 而生忿怒。 以此瞋恚, 蓋覆心識, 禪定、 善法不能發生, 沉滯三界, 不得出離, 故名蓋也。 〔三、 睡眠蓋〕, 睡眠者, 意識惛熟曰睡, 五情闇冥曰眠。 謂諸眾生, 以此睡眠蓋覆心識, 禪定、 善法不能發生, 沉滯三界, 無有出期, 故名蓋也。 (五情者, 即眼、 耳、 鼻、 舌、 身, 五根也。 ) 〔四、 掉悔蓋〕, 掉悔者, 掉動也, 身無故遊行為掉; 掉己思惟, 心中憂惱為悔。 謂諸眾生, 以此掉悔蓋覆心識, 禪定、 善法不能發生, 沉滯三界, 無有出期, 故名蓋也。 〔五、 疑蓋〕, 疑者, 猶豫不決之義。 即癡惑也。 謂諸眾生, 無明暗鈍, 不別真偽, 猶豫之心常無決斷, 以此疑惑蓋覆心識, 禪定、 善法不能發生, 沉滯三界, 無有出期, 故名蓋也。
* * *
五種的煩惱。 蓋就是煩惱的別名, 因煩惱能蓋覆人們的心性, 使不生善法。 合貪欲、 瞋恚、 睡眠、 掉悔、 疑法, 叫做五蓋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Нужно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?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